综合新闻

复旦大学汪洪章教授做关于世界文学的讲座

2017年11月17日,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邀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汪洪章教授举办了题为《中西民族语文发达先后与世界文学的发展》的专题讲座,系统阐释了中西民族语文发达先后的文化交流情况及其对世界文学发展的影响。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凌建侯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杨明明教授作为评议人出席了讲座。

\讲座人汪洪章教授

汪教授将讲座内容置于国家正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近年来世界文学理论发生新变的大背景下,从文字书写和语言发展的角度切入文学,审视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汪教授提出,若以文字书写作为考量文明程度的标准,与东方古老国家如中国的汉语书写系统较早成熟相比,欧洲民族国家兴起较晚,其民族身份的确立以及民族文学、文化的发展亦相对滞后到文艺复兴时期,其书写系统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作为一种文化、地缘政治概念,“西方”“欧洲”等的兴起也是较晚的。中世纪知识、宗教界通行拉丁语,拉丁字母及拉丁语法遂成为西欧各民族语言建立其文字书写体系的根本基础。而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若干基本经典最早也是译成拉丁语,后由拉丁文本转译成欧洲民族文字,从而开启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欧洲的历程。在世界文学发展历程中,中国文学和文化曾在宋代及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占据中心地位,因此我们没必要妄自菲薄,而应当树立文学和文化自信,积极建构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

讲座听众

杨明明教授对讲座做了评议,她高度评价了汪洪章教授的讲座内容,认为汪教授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颇有卓见地提出了一个看待世界文学发展的新视角,且能够对西方文学作出客观评价,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神话,体现了一名世界文学研究专家的学识高度、学养深度和立场态度。杨教授提出,重新评价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也不能忽略欧洲的参照,应当从“独白”走向“对话”,以他者的眼光来审视自身的文学和文化特质

讲座最后,汪洪章教授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四大发明对西方文学进程的影响、研究者如何丰富知识结构和学养、如何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文化复兴与经济强盛的关系等问题,结合个人的学科背景和学术经历,耐心细致地给出了答复。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活动内容充实、视角新颖、卓见频出、启人心智,现场气氛融洽热络,既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深化了大家对于中西方在世界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并为同学们进一步探寻世界文学发展与中国话语构建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

汪洪章教授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兼任翻译系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巴赫金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辞海》第七版分科主编,《诗书画》杂志编委。学术兴趣包括英美文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著作有《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文心雕 龙>与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西方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文集》。译著有《批评理论在俄罗斯和西方》、《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六卷(1949-1952)、《掘墓人的女儿》、《额尔金书信和日记选》、《异乡人的国度:文学评论集》、《小说的语言和叙事: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恐怖之后》等,并主编各类教材若干种。

\起:主持人凌建侯教授,讲座人汪洪章教授,特邀评议人杨明明教授

 

 

(世文所2016级博士生刘发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