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众议教授来北大作讲座,语出惊人
时间:2014-10-19 11:10 来源:作者:
2014年10月16日晚,北大外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系列讲座在北京大学理教207教室顺利召开。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辜正坤教授作为系列讲座主持人,郑重邀请著名学者、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众议教授做《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为题的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代表外语学院师生向陈教授致欢迎辞,对陈教授莅临北大做演讲表示了谢意。北大英语系刘意青教授、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凌建侯教授、喻天舒教授和若干教师、博士生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出席讲座。近5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连走道上都是听众。
陈众议教授从世界各国文学的涓涓细流铺陈开来,视野宏大而立场坚定。他提出的问题关乎民族文学、世界文学的生死存亡,很具有冲击性。他首先简要评述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村上春树,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等的相关作品后,陈教授指出,这些作家的写作已经鲜有民族特色,高度国际化。村上春树、阿特伍德的作品中都存在以女性为噱头、哗众取宠之嫌。他分析指出,如果阿特伍德并非加拿大女作家而是来自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那么她的写作可以说是具有革命性的。然而,基于阿特伍德的民族身份,我们就不得不仔细考量她的写作意图。
反思中国当下写作,陈教授以郭敬明的《小时代》为例,指出在华尔街国际垄断的包围之下,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文学渐渐失却它的民族性,中国文学也不能幸免于难。陈讲授质疑流行的所谓世界文学的经典观念概念,语出惊人,引起强烈反响。
文化批评方面,陈教授援引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一书,指出文化理论渐对道德问题羞羞答答,对邪恶问题沉默寡言,对痛苦问题漠然相向,对真理认识肤浅。这正是陈教授的焦虑所在。他对北大青年学子抱有期望,指出北大理应对民族文化保有敏锐触觉。他询问知识分子到底有没有责任去关心民族利益,关注民族发展问题。陈教授也渴望见到费孝通先生描绘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然而他对眼下的世界主义存在怀疑。世界主义是不是仅以美国利益为导向?人文学科的学者们可能都心知肚明。
陈教授温谦儒雅,议论生动,启人深思。同学们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很是好奇,现场发问。陈教授坦诚相告,表达了他个人的若干忧虑。他认为目前文学发展的娱乐化、国际化是大趋势,很难扭转,但也有办法进行牵制。譬如,通过对经典文化规律的认知,来延缓这一趋势。他举例说希腊城邦繁荣兴盛之际,苏格拉底,索福克勒斯等在做什么?他们在追怀英雄的时代。人类的文明之路,既走出蒙昧,又在祛魅中沉沦。他认为但丁看到了资本原始积累中的危机,人心的贪婪。马尔库塞即批判消费文化,认为消费文化会消弭古典精神并导致无产阶级安于福利失去革命性,最终与资产阶级同谋。中国用三十年走完了西方历经数百年走过的路,正因如此,中国文学土壤丰沃。古今中外的冲突,内心情感的焦灼已成白热化状态,较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而言更为突出。诸多问题集中在中国,集中在这个时代。
刘意青教授表达了与陈教授一致的观点。她认为人文学科的研究者尤其要坚守本心,明确立场,不能逾越底线,做糊涂的学问。就好像如果把吉卜林对大英帝国殖民活动的吹捧看成对世界主义的体现,那么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岂不也顺理成章了吗?
讲座结尾,陈教授援引纪伯伦名句: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却了为何而来。辜教授表示他非常赞赏陈教授的极具创新意识和爱国意识的学术讲座,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多多反思陈教授讲座中提出的若干重大课题,以“扭转乾坤之重任落在诸位身上”来激励后学。在座学子无不感到振奋,一场学术盛宴在一派祥和中圆满结束。 (万明子 供稿)